首先明確一個概念:
T=t0 + f(t1,H1,H2)
T為總時間;t0為基礎持續(xù)時間;t1為持續(xù)時間系數(shù)
H1為我方智力;H2為敵方智力
目前得到的情況是:
buff類增益,只受H1影響
debuff類削弱,受H1與H2同時影響
其中參照公式為網(wǎng)上盛傳的公式
1.
T=t0 + A * t1 * (H/100)^2
H為智力差,A為50,為系統(tǒng)參數(shù)。
t0與t1分別為基礎時間與系數(shù),可以設置。
2.
T=t0 + H/2
目前所得到的公式證實:
該公式只適用于特定數(shù)據(jù)范圍的本體強化戰(zhàn)法
適用的數(shù)據(jù)比為t0:t1=15:1左右的情況。
A、削弱最短時間為5秒
B、增益最短時間為1秒
測試結果:
甲、debuff模型
即原技能為debuff的
A.軍師、冷靜、鬼謀特技對debuff無任何增益削弱效果
B.debuff模型擁有與buff類模型完全不同計算公式(重點),就是說在設計buff時請先區(qū)別原模型,不然設計出來的技能有可能無法達到你想要的效果。
debuff模型計算公式為
T=f(t0,t1,H1,H2)
目前可以得到的f計算方法中
t0在10s到100s(這個是游戲中設定的大多數(shù)值的范圍)可以認為
T=t0+f(t1,H1,H2)
t1在0.1s到10s范圍內認為其為線性作用,則公式簡化為
T=t0+t1*f(H1,H2)
也就是說時間的增益Δt 只與雙方智力ΔH 線性相關(線性相關的意思是成比例,即同等比例增長)
其他大大得出的buff類計算公式為
T=t0+t1*f(H1^2) (^2表示平方)
C.debuff模型的戰(zhàn)法持續(xù)時間完美疊加,(結合其他大大的結論,可以得出所有戰(zhàn)法的持續(xù)時間都是完美疊加的)
1.debuff類增益(很奇怪的名稱吧)
詳細解釋就是,原模型為debuff的技能,若將其修改為增益buff,則稱為debuff類增益
A.很奇怪的一點:當智力為1時,無論基礎時間多少,持續(xù)時間都十分低(接近1)。
當智力<20時,增幅明顯
說明:debuff計算公式與基礎持續(xù)時間成比例,而不是 基礎持續(xù)時間+延長時間
B.debuff類增益時間超長,大致為t0(原持續(xù)時間)的兩倍到三倍,且受智力影響級基本呈現(xiàn)線性
當智力>30時,類似線性相關
2.debuff類削弱
A.持續(xù)時間同時受我方智力H1與敵方智力H2影響
B.
(重點)目前測試結果顯示這個影響關系介于智力差ΔH與智力方差 (H1^2-H2^2) 之間,也不是倒數(shù)函數(shù)。
所以推測該函數(shù)為 A * (H1^2) - B * (H2^2) 或者其他可能性
(PS:誰有空幫我算一下吧,只要會簡單的編程就可以了)
一。測試戰(zhàn)法,編號22,武力低下。
戰(zhàn)法類型:敵軍削弱。
可能存在的相關性。
1.己方智力 2.敵軍智力 3.智力差
假設1,只跟智力差有關。測試從110智力到90智力分別對110智力到0智力的若干數(shù)據(jù)。
測試戰(zhàn)法設定如下
測試結果如下
可以看到以下幾點
1.持續(xù)時間最低值為5
2.單純的智力差并不十分正確,但是在20以內的結果很接近。具體作用仍待測試
用二次擬合對數(shù)據(jù)進行處理
其中智力差項變?yōu)?(智力差/100)
得到結果
二次擬合。367 430 -2 。方差714/14=51
再分別令i=310to400,j=400to450,k=0恒定。間隔10,判定條件為最小方差
測得為400 410 0 。方差54,標準差7.35 。
即
時間加成 = 400 x^2 + 410 x
考慮到肉眼觀察的準確性和以智力差取代敵我智力關系的假設,這個標準差的范圍勉強能接受。
從這個偽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結論
3.智力差與加成(或減益)時間同趨勢,且智力差越大,持續(xù)時間增長越長,即非線性關系,目前具體階次仍未有結論。(一次項在數(shù)值低時作用遠大于二次項,轉折點是x約=-1即略少于100的負智力差)。
該點有待論證。因為題設中的數(shù)據(jù)皆為大于0的數(shù)據(jù)
瀏覽量:02015-09-21
瀏覽量:02014-01-29
瀏覽量:02013-12-13
瀏覽量:02013-06-26
瀏覽量:02013-06-24
瀏覽量:02013-06-23